电烤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烤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守护舌尖安全地方政府有啥新招虾子花属

发布时间:2020-10-18 17:07:58 阅读: 来源:电烤箱厂家

守护舌尖安全地方政府有啥新招

编者按:

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好,各地也是“蛮拼的”。在市场经济和农业规模化、工业化加工的背景下,监管体系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不仅关系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更关系现代农业长远发展。不久前,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落实属地责任、对接监管平台、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等方面发力。本期精选会上各地监管工作的经验做法,供读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山东抓好投入“药瓶子”牵住安全”牛鼻子”山东省农业厅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强化农药监管、加强追溯体系建设等措施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在农业部组织的例行检测中,山东2500多个瓜菜样品的监测合格率为97.5%,瓜菜专项监测的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依法监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2014年,省政府以省长令发布了《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全省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监管机构,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管队伍基本建立。

“药瓶子”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牛鼻子”。2014年全面实行农药告知制度。农业、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据统计,通过专项整治,查获、没收、销毁不合格农药产品55.3吨,案值50多万元。

与此同时,农业厅发布《2014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登记农药推荐名录》,向农民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登记农药产品177个,用于4大类15种农作物89种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在部分市实行高毒农药政府储备、供销社专营制度。通过堵疏结合,有效遏制了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建立了农药等投入品追溯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目前,全省2.7万多家农药经营店信息均已纳入农药监管与追溯信息平台。去年,投资5400万元在9个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建制建设,重点强化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6个县推行了二维码标识管理试点,初步建成了县级监测数据集中处理的信息化追溯平台,为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奠定了基础。

江苏先进装备给力精准监管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2014年,江苏省下移监管重心,通过完善监管队伍、提升装备能力等手段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省级蔬菜农药残留和畜禽兽药残留及违禁物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8.7%和99.8%。

乡镇监管实现全覆盖。目前江苏全省实有工作人员2680名,每个乡镇都有2~3名监管员,在菜篮子基地重点乡镇因地制宜设立村级协管员岗位,将农产品质量监管触角延伸至村组。一年来,省级共举办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协)管员、农产品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专题培训班6期,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好装备为科学监管“护航”。目前,全省共有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75家,并已有60家通过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和计量认证,能依法开展定量检测工作。2014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共完成各类定量监测8万余批次,为科学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提升乡镇监管装备水平。2013年以来,省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1.34亿元,用于全省近千个涉农乡镇添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补贴日常监管开支。目前全省所有涉农乡镇基本上都配备1~2套快速检测仪,基层巡查、速测等监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网格化监管。在健全监管队伍,摸清监管底数的基础上,对基层监管人员实行分片包干,明确监管任务及重点,全面推行“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实现监管工作全覆盖;省级持续加大例行监测和“瘦肉精”快速检测,并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专项监测。围绕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查,县级全面巡查每年不少于6次,乡镇不少于12次。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精准狠打击,全年共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221起。同时,建立了《江苏省农委种养业黄名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为依法监管提供资金保障。

浙江社会共治推进绿色生产浙江省农业厅

2014年,在“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格局之下,浙江省以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支撑,推进绿色生产,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推进环境生态化。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与处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推进生产标准化。强化标准制修订,实行“一个产业标准、一张模式图、一套讲解光盘、一本操作手册、一个示范园”的“五个一”标准化推广;推进营销品牌化。打造由产业主体共同使用的区域性公共品牌,生产主体在区域品牌之下,注册企业品牌,形成“母子”品牌相携相生、品牌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局面。

除此以外,浙江省积极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引导生产主体安全生产、诚信经营。在主体信用建设上,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行业主导作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合作社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资源头管理方面,开展“诚信示范单位”评选,完善信用评价办法和分级管理机制,强化农资诚信体系建设。履行省农药协会秘书处职责,加快特色作物生产用药依法登记与示范推广,发挥农药登记的导向作用,两年来已累计登记30个产品,缓解“无药可用”的问题。

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浙江省强化全员监管、全程监管的理念,在绩效考核上,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平安建设”、“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引导地方政府履行“负总责”职责。在部门合作上,完善与省食药局的协作机制,努力达到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无缝衔接。在责任落实上,强化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的理念,落实“一岗双责”,实施产业扶持与监管工作联动。

福建300多种农产品纳入可追溯体系福建省农业厅

去年以来,福建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十条措施,深入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行动计划,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加强追溯管理。福建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现已将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580多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00多种食用农产品纳入可追溯体系管理,今年进一步将可追溯管理对象扩大到市级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逐步将进入城镇超市的食用大宗农产品纳入可追溯平台监管,并与农业部的国家监管平台对接。

提升监管能力。重点抓好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监管队伍专职化。统筹使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为每个涉农乡镇配备2名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职人员,努力缓解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力改善基层监管手段。去年省级新增安排专项资金5600万元,为42个县、460个涉农乡镇配备流动监测车辆和检测设备。今年继续为其余的乡镇配备监测车辆,确保所有乡镇都具备基本监管条件。

突出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安全隐患,组织全省农业系统持续开展7个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和质量安全责任倒查机制,全面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积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去年以来,被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者有15家,有效震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湖北暗访监督排查安全隐患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水产品监管,有力促进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11年至2014年,农业部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均超过98.5%,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

为强化政府行为,构建责任体系,湖北省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负监管职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严格实行责任状(书),落实绩效考评、通报和奖惩机制。

大力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省、市、县农业部门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统筹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实行“挂牌督办、结案报备,上下联动、部门联动,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严肃查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暗访督查。组织暗访督查组深入到武汉市等9个市21个县45个乡镇,对51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暗访督查,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为督促市县政府、农业部门抓好整改工作,召开了暗访督查情况通报暨整改工作会议,集体约谈了9个市21个县农业、畜牧兽医、水产部门主要负责人,向9个市、州政府致函通报了当地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和整改工作建议,并将暗访情况呈报省委、省政府领导。

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积极促成并配合省人大开展每年一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建立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案件,农业部门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实行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将违法违规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列入黑名单,对性质恶劣的违法企业予以曝光。

湖北省是水产大省,淡水产品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在水产品监管过程中,包括强化源头治理、质量追溯和执法查处是重要环节。深入开展渔药、渔肥、鱼饲料等投入品市场整顿,大力推进水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对农业部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现的不合格水产品,全部依法严肃查处。

陕西创建县引领提升全省监管水平模式陕西省农业厅

陕西是典型的优势特色农业省份,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2014年,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产管”并重,落实“四严”要求,加强体系建设,强化全程监管,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水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延伸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大力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商洛模式,制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职责任务、人员配备、建设标准、经费投入要求;制定《乡镇站运行管理考评标准》,规范乡镇站管理运行。针对乡镇站人员素质不高的实际,编印《乡镇监管人员简明读本》,省级对300多个乡镇监管骨干集中培训,市县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基层人员监管业务能力。目前,全省1300多个乡镇监管站初步达到了“机构落实、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要求,村级监管人员到位、制度建立,监管工作全面开展,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每年投资500万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20个“菜篮子”大县,按照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规范生产、确保安全的要求,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商洛在全市7个县区全面开展市级创建,阎良、富县、洛川等13个县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强化政府主导,健全机构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兽药经营GSP管理和农资连锁经营制度,建立县域内农兽药、肥料、饲料等投入品准入管理制度和生产基地投入品统购、统配、统治制度,创建县质量安全水平均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制定《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指导意见》,榆林市在辖区12个县区整市推进,阎良、灞桥、太白等20多个县区的20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全面开展追溯和产地证明管理,有力推动了全程监管措施落实。

河南产业升级推进畜产品标准化河南省畜牧局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责任大。近年来,河南省将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坚持产管并重,综合施策,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当前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推动产业升级。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来抓。出台实施肉牛肉羊、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等一系列发展规划,科学指导畜牧业转型升级。省财政注资1亿元、龙头企业出资入股1.5亿元,组建了全国畜牧系统第一家省级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着力破解转型升级进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成立了全国畜牧系统第一家畜牧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转型升级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充分运用国家和河南省强牧惠牧政策,聚合项目资金4.5亿元,强力推进43个畜牧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畜禽养殖标准化改造,依法规范养殖行为,提高源头自控能力。

强化监测预警。在全国畜牧系统率先开展了畜产品风险预警监测,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场、饲料厂、兽药厂四体联动,风险监测、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专项监测相互补充的监测新机制。2014年,仅省级财政就投入监测经费1385万元,共监测各类样品2.5万批次。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针对薄弱环节和易发群体,持续深化“瘦肉精”、生鲜乳、饲料、兽药等专项整治,实施检打联动,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

严格执法监督。执法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督,依法严厉打击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兽药饲料“假冒伪劣、违禁超限”、收购贩运病死畜禽等不法行为。今年以来,河南省共查办各类畜牧兽医违法案件2182起,有力推动了监管措施的落实。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畜禽屠宰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调整已经完成,市县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建立了从养殖场备案制到饲料兽药投入品监管、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应急管理,重点运用信息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性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率先实施了兽药饲料二维码管理,率先建立了省级应急信息化指挥平台。与省公安厅构建起了畜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今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案件34起,形成了严惩重处不法分子的强大合力。

四川省金堂县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中共金堂县委金堂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金堂县是国家蔬菜生产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5%,基本实现全程质量可控和品牌化销售。2013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并已。

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过程中,厘清管理责任,落实政府属地、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在县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工作监督、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明确农业部门重点负责监管主要任务,商务、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求生产主体设置专职质量安全负责人,落实监管责任。

构建全覆盖监管、全过程检测、全方位执法的综合体系。县级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各乡镇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每个站配3名工作人员。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各村设监管员,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监管全覆盖。建成县级农产品质检站1个、乡镇农残快检室21个、村级农残快检室36个,企业快检室45个。成立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动物卫生监督所、水务综合监察大队,配备执法人员65人,配齐执法检测设施设备,承担农业执法工作。

常态化开展定性、定量监测,县级监测不少于600个/月,乡镇不少于60个/月,监测种类涵盖果蔬菌、肉蛋奶及粮油产品,范围覆盖全部乡镇、重点村社、主要种养殖基地。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三年来,行政处罚案件86件,移交司法6件,立案查处结案率均达100%。

建立网格化监管、准入准出机制。设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三级监管体系,划定属地责任网格、监督管理网格和投入品监管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建立责任挂钩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准出准入机制,设立检测室的生产企业,上市前自检产品;其余委托县乡检测,合格的开具统一编号的《产地证明》、《市场查验产地证明》。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监管协作、检打联动等管理办法。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借助网络、媒体等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王伟

贵阳原发性癫痫医院

河南治疗难治性癫痫医院哪家好

河南好的妇科医院

四川肝硬化的医院排名